
另一方面电储、磷化工、电解铝那几个熟悉的方向也依然强势,甚至还传到了硅上面。
除了资金、情绪还处于牛市氛围中之外,我认为中国更广阔的产业纵深也是一个理由。
美股主要股指,确实与OpenAI、头部科技巨头绑定更深,亚太的其他市场(如日韩等),因为和美股科技联系得更紧密,则受到美股的影响更大。
A股从电子到储能,从有色到化工,中国制造最深的壁垒是勤劳能干的工程师与技术工人,这一点之前的估值没什么体现,今年算是重新定价了。
华夏基金的魏威、孟清扬和北落,分别从宏观趋势、资产配置哲学与ETF实战工具三大角度出发,做出了一些解读,也分享了一些观点,可供大家参考。
华夏基金首席财富官魏威指出,理解当前市场的关键在于认清其“产业景气型”上涨的本质。
这不是全面牛,而是在宏观经济“磨底缓升”、企业盈利整体承压背景下,由少数高景气赛道驱动的结构性行情。
原因之一在于驱动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地产,已然深度调整,其带来的财富效应减弱仍在制约着大众消费。
而AI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增长前景,在战略层面获得了主要经济体高层的全力支持。
当然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投资过热和泡沫,只是在泡沫真的破裂前谁也无法预计还会有多大的涨幅。
AI科技的战略地位决定了,这是不可能放松的政策主线,结合我们十五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浓缩成一句话就是“采取超常规措施支持科技创新”。
有这样的背书,意味着市场的想象力与注意力很难偏离,所以科技板块会有波动,但牛市还是离不开这条主线。
、若仅考虑泛科技、高端制造类的主线,则主线平均调整时长为21日,平均调整幅度为19.2%。所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18%左右的调整,是主线回调时间与空间维度的参考指标。对于科技仓位不高,但又担心估值不太敢上车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另外要注意的是,科技的波动确实很大,单吊科技真拿不住,那要怎么做平衡呢?
对美出口链、国补链等部分品类已进入筑顶期。这方面我也很认可,部分家电龙头因为受益于国补和出口,成为了红利成长方面非常有代表性的公司,但其实明年国补退潮后的业绩持续性,更值得关注。第二,
提到了光伏,虽然行业“内卷”盈利压力巨大,但估值已处于历史绝对低位,且成为“反内卷”政策最核心的风向标,有从“主题投资”向“价值重估”过渡的趋势。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一方面,要敢于重仓拥抱代表未来的核心产业浪潮;另一方面,必须具备强烈的风险对冲意识,通过配置低相关性资产
以配置为锚,在不确定性中追求“可胜”之道市场有很多热点与机会,但真正决定咱们盈利程度的不是抓住了多少机会,而是仓位。
、资产配置研究负责人孟清扬引用BHB模型举例,长期来看,美股超过90%的投资收益来源于资产配置决策,10%来自于择时或证券选择。
我国,70%来自于资产配置,30%来自于时机选择和证券选择。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SAA)为“锚”:基于股、债等资产的长期风险收益特征,确定一个长期坚守的配置比例,这决定了组合的基本盘。战术资产配置(
TAA)求“胜”:运用“胜率与赔率相结合的MVP框架”,在中短期内对资产比例进行适度偏离,以捕捉超额收益。纪律性再平衡控
“险”:当某类资产因上涨而在组合中占比过高时,应卖出部分获利了结,买入占比降低的资产。这一反人性的操作,在机制上限制了主观判断错误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是
+定期再平衡,保证了组合更低的波动率,也降低了投资者“追涨买顶”的择时难度。孟清扬引用了大卫史文森在《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的一张图,我觉得这张图放在今天看能说明很多问题
基金赚钱,基民赚不到钱这种事,美股也有过。尤其是科技、通信这种高波动的产品,按时间加权的收益和按资金加权的收益差别很大,这也意味着投资者想真正赚钱的难度很高。
大盘价值、保守配置型其实可以理解为,红利、低估值、股债配置型FOF,它们短期收益不如科技方向这么快,但波动也没那么大。投资者反而少了追涨杀跌的择时困扰,整体收益与基金收益也更接近,用咱们这边熟悉的语境就是,
“基金收益更容易转化为基民收益”。理解了这一点,我对红利价值类基金,固收
+、FOF等资产配置类产品的信心就更强了。对于当前市场,孟清扬的团队也给出了其战术观察:国内地产销售量的调整或已接近历史经验上的
TMT板块估值与公募持仓均处于历史高位,美股的席勒市盈率高企则预示了现在这个估值买入,导致其未来长期回报率可能走低。
FOF基金等形式,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构建多元化的收益来源,是实现“可控波动下收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用ETF将投资策略系统化、工具化最后还是要落到工具上,我最近有一个感觉,就是随着
ETF的供应越来越全面,大到宽基、风格、策略类指数;小到细分行业指数,大家可选的品种更多,策略就更丰富。用华夏基金提出的理念来说,就像乐高搭积木一样。
、60%-80%的资金配置于宽基ETF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其实能获取指数收益已经很好了,就像今年大牛市,谁又真正跑赢沪深
、把剩下的资金配置于行业或主题ETF以追求超额收益。大家现在还是很喜欢研究细分行业
ETF,觉得锐度高,能赚钱,实际上这些行业投资逻辑很难,既不好搞懂,也不敢上仓位,最后的效果还不如踏踏实实做“核心-卫星”的配置了。最后,长期配置策略之外,就是交易策略。
定投策略利用市场波动,定期投入、平滑成本,网格交易则在震荡市中自动执行“低买高卖”,旨在不断收割市场波动带来的利润,在震荡市里有获得感。另一方面,靠长期配置仓位把鱼身吃到位。
ETF策略就完成了,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QDII额度的有限做拖拉机溢价的套利,只要认知到位,多种玩法供你选择。当大家对市场有了各自的理解和判断,不会选股也没关系,因为大部分都能靠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