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交易信息汇总:11月1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7.56万元,占总成交额1.48%。
来自机构调研要点: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09亿元,同比增长28.60%;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21.10%。
来自机构调研要点:公司目前整体产能利用率已基本饱和,正加快新基地建设以满足需求。
来自机构调研要点:公司具备冲压、焊接、注塑、组装等多种先进工艺能力,可拓展机器人零部件等新领域。
资金流向 11月1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7.56万元,占总成交额1.48%;游资资金净流出351.96万元,占总成交额7.71%;散户资金净流入284.4万元,占总成交额6.23%。
11月10日业绩说明会 问:公司有无计划参与机器人零部件产业 答:公司主营汽车结构件与功能件,拥有自动化连续冲压生产线、焊接工作站、激光焊接、伺服多工位冲压线、自动铆接线、注塑线、加工中心及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生产制造能力较强,可生产多种类产品。目前客户涵盖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动力电池等领域国内外知名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商。公司将持续关注行业技术趋势,根据市场变化和战略调整发展方向。
公司今两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公司将利用资本市场资源,优化客户与产品结构,拓展国内外头部整车厂及大型零部件企业的平台化和热销车型项目,提升单车型配套价值。同时引进高端技术与管理人才,提升研发创新与经营管理能力,推进产品电气化、智能化迭代,强化成本费用控制,增强综合竞争力。适时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探索新业务领域,实现公司与股东价值最大化。
也就说公司具备机器人零部件生产能力?可根据订单和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线对吧? 公司已形成冲压、焊接(激光拼焊、氩弧焊、点焊等)、精加工、注塑、组装、铆接等先进生产工艺体系,具备制造汽车、新能源电池、家电、工程机械等行业结构件的能力。公司将依托现有客户基础,积极拓展新产品领域。
固态电池最近热门行业,公司的电池结构件订单如何? 公司已与吉利、长城、小米、某北美头部新能源车企、理想、奇瑞、大众、丰田、奥迪、小鹏、零跑、宁德时代等建立深度合作,产品覆盖汽车车身与新能源电池领域。随着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公司配套产品持续升级创新,正积极拓展固态电池领域客户。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电池结构件业务持续增长。
请问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情况如何?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9亿元,同比增长28.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21.10%。
公司在国内八个地区布局生产基地,当前整体产能利用情况如何?是否存在部分基地产能闲置的情况? 因业务快速增长,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已基本饱和,正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及新基地建设,以满足新增客户需求。
请问公司决定投资7.38亿元建设汽车车身和新能源电池结构件新项目,是基于现有具体客户订单吗? 公司在长三角区域客户包括某北美头部新能源车企、理想、上汽大众、吉利、上汽等,业务持续增长,原有产能难以满足后续需求。经审慎评估,计划在昆山建设新生产基地,提升生产能力,就近配套客户,增强竞争力。
上市以来股价一直在20-21块波动..董事长认为股价是否低估..有没有增持计划 公司重视市值管理,致力于提升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匹配度。股价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情绪等多重因素影响,请投资者注意风险。股份增持等事项以公司指定媒体披露公告为准。
面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有哪些核心举措?能否对冲潜在的价格战压力? 公司推行数字化、精细化生产管理,通过优化流程、自动化改造提升效率与材料利用率,降造成本;深化客户绑定,优化客户与产品结构;引进管理人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严控管理费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与竞争力。
公司未来盈利增长的驱动因素有哪些?谢谢。 公司持续优化商业模式与管理能力,加强技术研发。一方面深耕某北美头部新能源车企、吉利、长城、沃尔沃、小米等客户,争取更多平台化、爆款项目,提升单车配套价值;另一方面加速开拓大众、丰田、奇瑞等新客户,形成新增长点。
请问公司Q3营收同比增长35.2%,净利润却同比下降5.3%,盈利与收入增速背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公司Q3净利润未同步增长主要因新业务拓展带来前期投入增加,包括开发新项目所需的周转器具等资源支出上升;同时营收大幅增长导致应收账款增加,依据会计准则计提的坏账准备同比上升,影响当期利润。
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